許多創業家都在創業時面臨一個最直接的問題,就是資金不夠,不知道該去哪裡找錢。一般來說,除了找金主投資之外,大概就只能透過「舉債借錢」的方式,來幫公司增加營運資金。
一般來說,財務上對於資金的使用有很多不同的思維介面切入。在這裡,我們先來談談『資金成本』的概念。假設,有天你跟你父母親拿錢投資,就算你父母親不跟你收利息,你還是背負這筆資金的『資金成本』。
這裡的資金成本,其實概念也是一種『機會成本』的邏輯。
因為你父母親可能可以將借給你的這筆錢,買基金,買股票,存在銀行,買外匯
甚至他們也可以借給親朋好友,收點微薄的利息,但因為他們借給你了,沒有收半分孳息,因此他們損失的,就是他們放棄的那些『潛在的孳息』機會,所以你跟父母親拿錢,你的成本就是這些應當孳息的部份。
簡單說,如果他們拿去定存,至少今年還有2%的收入如果借給其他人,也許會有3%的利息。但因為借給你,什麼都沒有拿,因此產生了3%的機會成本。這3%的機會成本,就應該設算在你借錢的利息,而不能因為父母親不跟你拿孳息,就完全沒有利息。
換言之,如果你有一個投資機會,預計報酬率是5%,因為你是用父母親的錢來投資,所以,即使你最後真的賺得了5%,其實你的實際報酬率僅有2%(5%-3%)